正规配资公司 凡人也能成神?中国神话体系有多独特

发布日期:2024-07-02 03:02    点击次数:159

同时,在精准的市场研判和高效的运营管控中,能建城发认真贯彻中国能建“1466”战略,把握“三新”能建核心要义,推动“一创三转”落地实践,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、市场引领力,以稳健的运营实力,实现了全方位变革、系统性重塑、整体性重构,开创了高质量发展全新局面。

《大鱼海棠》

古希腊有掌管雷电、海洋、农业、战争、灶火、艺术的神明,古中国也有掌管土地、山川、河流、海洋的神明,但是中国的神和西方众神多有不同,中国的神明烟火气更浓,与世俗的联结更为紧密,主要的山川河流、真实的历史人物、德高望重的地方官,都有可能被后世敬奉为神,“东岳”主神、姜子牙、关羽、妈祖,都是这样的神明。

在《中国文化的精神》正规配资公司中,许倬云重新带我们走进中国的天地人神世界,打开中国的神话、宗教体系,带我们找到中国文化的根底,发现中国人安身立命、生生不息的精神资源。

除了这些宗教神话,本书还包含中国文化中的小说,神鬼,中医,卜卦,文物,传说……许倬云从普通民众安身立命的处世观念出发,从“小传统”进入,考察日常生活形态中的中国文化。社会史、考古学的知识,和饱满的生活实感,让他得以在多种民间文本中自由行走,厘清从传统到今天,中国普通民众对宇宙、人生和自然所持有的观念,展示一个活生生、日常、接地气的中国文化。

以下内容选自《中国文化的精神》,有删节

天地人神的世界

今日世界的现代文明,承袭了犹太——基督教的传统,总是将人的起源归结于上帝造亚当、夏娃的故事。而且紧接着,就是人犯了违背上帝意愿的原罪,人的赎罪,只能通过坚定地信仰上帝一途。其实,世界上各处的民族都有各自的神话系统,人的出现也因此有不同的传说。这一章将从中国古代传说中人的起源说起,以解释中国文化传统中人的地位的独特性,其取径与上述西方上帝造人完全不同。

中国疆域广阔,各地造人的传说也并不完全一致。不过,至少在战国时代,盘古开天与女娲造人已经是大家都接受的一个说法。这一个盘古、女娲传说,应当是起源于华中长江流域蛮苗系统的古代民族。可是,在战国时代,屈原的作品《天问》,就以这个传说作为开天辟地和人类起源的说法。

在没有开天地以前,宇宙是一团混沌。混沌的形状,就如一个巨大的圆卵。圆卵忽然裂开,其中坐了一个盘古,他举手将轻清的空气往上推,成为天空,将重浊的物质往下压,就成了地面。盘古的骨骼成为山岭,血脉成为河流,毛发成为草木——世界出现了。因此,这是一个从“无”到“有”的过程。老庄所说的“无为有之母”,以及“混沌”是最原始的形态,颇与这个说法互相符合。从无生有的自然演生观,确实是中国文化的特色。它与中东出现的另一重要文化系统,以及其后代犹太——基督教的宇宙观,有极大的差异。

如此解释宇宙的起源,似乎比先有一个无处着落的上帝更具有哲学意味。否则,大家还是会问:上帝又从哪里来?今天的天体物理学讨论到宇宙的起源,其基本的假设是:宇宙从一个点开始,然后爆炸为宇宙。我们一样会问,那个点在何处?在数学意义上,点不占空间,因此等于零——然而,这零又怎么可以爆炸?

在中国的创世神话中,盘古之后,女娲出现了,女娲也就是女性的意思。在道教的神道系统中,女娲就相当于斗姆,在今日的民间宗教中,“先天老母”应当就是女性的原始。这一观点,也与老子所说“玄牝”的观念相当。女娲用黄泥和水,捏成人形并给予其生命,就成为人类。

女娲这个角色,不仅是人类的创造者,也是宇宙的整顿者。在水神共工发怒,撞倒了天柱不周山后,女娲烧炼地上的彩石,补上天的缺口。大水泛滥时,女娲又用炼灰堵上了泛滥各处的洪水。从这个方面看,女娲的力量是地的一面,与天对立而相辅。女娲虽然有如此的神力,然而女娲并不是统治宇宙的神祇,她不是上帝,只是代表一种力量——母性和大地的力量。与她相对的,应当是上天和男性的力量。战国和汉代的石刻图像中,常见伏羲与女娲。两者都是人面蛇形,二尾交缠,象征着交配。他们二人手中,一个手持圆规,一个手持矩尺,可能就是天圆地方的象征。综合上面所说,女娲造人和补天,只是象征着母性的原创力。这一个传说的意味,毋宁指出“人”本身是自然出现的,并不是屈服于上帝的子民,更不需背负上帝与人的契约。

《仙剑奇侠传》(2005)

守护人间的众神

中国文化中两大主要的宗教系统,是佛教和道教。前者在汉代才传入中国,后者的逐渐组织成形,也在佛教传入之后同时进行。在汉代以前,中国的宗教信仰其实就是前述天神、神祇、祖灵的结合。秦汉统一以前,中国各个地区都有一些地方性的信仰,所以中国的神明信仰并没有一个中国地区全部一致的系统。在佛、道两个系统各自发展的过程之中,他们的神系并不固定,经常出现一些变化,有时候某些地区的地方信仰会扩大成为某个教派的主要成分。若要根据今天传承的佛、道各宗派崇拜的对象编列神庭,实在是极为困难的工作。举例言之,民间通俗信仰的神庭,是根据一部明代的小说《封神榜》里姜子牙封神的故事,认真地排列神庭地位与职司。正统的佛教、道教,应当不会接受这个故事编列的神庭,然而庶民百姓却将姜子牙封神当作真实的众神谱系。

在这种民俗神庭形成过程之中,其实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原则。常见的变化则是自然神的人格化,如威严的天神是父亲形象的人格化。泰山是中国东部最主要的神山,因为是山东比较平坦的土地上一座高耸的大山,所以显得特别崇高。这座山的山神,就因为高山可以上达天庭,所以“东岳”的主神又往往和神庭的主神混淆为一。又比如,土地之神是生产力,那是母亲形象的人格化;母亲神的形象,又会集中在母亲的保育和母爱的宽恕——于是,最高的女神常是慈悲、宽恕救赎的慈母形象。同样的原则,可以解释为何山神代表巨大的神力,水神则代表柔和女性的神力。

古代的农夫,对于土地的生产力,因为依赖而崇敬。据《礼记·郊特牲》记载,农夫们在种植的季节和收成的季节,要敬拜“先农”“先啬”,还要祭祀灌溉系统的水沟和堤防,甚至祭祀驱赶野猪的虎和驱赶鼠类的猫。在古代农夫的心目中,这样的神明系统虽然如此琐碎,却是非常重要的神力,必须尊崇敬拜以求取护佑。

《三国演义》(1994)

另一个原则,则是纪念某些做出过特别贡献的真实人物,这既是感恩,也是盼望他有益于人间的功绩可以长存。这个原则,就是中国人所谓的“有功德于人”,聪明、正直者都可以成为神。关公是中国人民俗信仰中很重要的大神,原因在于:关公一生义气深重,以一死报答刘备,于是成为大众纪念的对象;又因为他勇武绝伦,所以成为一般无助的小百姓仰望的保护者。佛教中的观音,在原始佛教系统之中是菩萨,不是佛,也不是女性。可在中国人民俗信仰之中,观音竟成为汉传佛教主要神明,则是由于母亲形象的救赎能力,被塑造为受万民敬拜、救苦救难的女神。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尊奉的妈祖,号为“天上圣母”,是海员和渔夫们尊奉的名为林默娘的宋朝女子:据说她在梦中救援遭逢海难的船员,于是成为海员、渔夫的保护神,进而发展成为一个保佑、救赎大众的母亲神。

《妈祖》(2012)

中国各地都有“城隍”,也有“土地”,分别是一个县城的保护者和邻里乡党社区的保护者。他们的地位,是从人间的官僚系统以及地方社区长老功能投射出的两个职位。在各处的城隍,常常有相当类似的传说:某一位对地方有建树、对百姓有恩的地方官,在死后又被派到此地担任城隍。当地的社区之中,如果某一位长者平时得人尊敬,也时时刻刻为地方尽心尽力,那么在他死后不久,也往往有人会传说,土地神改由这位长者担任;百姓们会重塑土地神像,多多少少按照这位长者的形象塑造金身。

如果以圣和俗为区分,中国人的民间信仰系统,毋宁是以圣从俗:神明的系统,实际上就是政权管理的系统,一样有套分工的制度。一般宗教超越的理念,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也被还原于日常行为的模式,甚至报应、轮回等观念,在民间信仰之中可能只是一个潜台词,并非核心关怀。人和神之间的交流,基本上与人间的交易一样:有承诺,也有还愿;有祈求,也有报酬。于是,一般宗教中神圣超越世俗的现象,在民间信仰之中并不显著。

【相关书籍】

《中国文化的精神》



 




Powered by 正规的杠杆炒股平台2023-杠杆炒股开户-股票杠杆开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站群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